伟大人物的故事总是那么吸引人,读过太多伟人的传记和许多成功人士的故事,在这些故事里总是让我汲取到能量,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,发人深省。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中有一位是21年前就已经获得的诺贝尔化学奖,要知道一个人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历史上也是为数不多的,总共就5位,其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是居里夫人。这位两次获奖的是美国化学家卡尔·巴里·沙普利斯(K. Barry Sharpless),因为对“发展点击化学”做出的贡献,时隔21年后再次荣膺诺贝尔化学奖。
真正学会思考,读书是一条路径,思考才是采摘路上的果实。做学问、做领导、做企业,无论哪一个行业都需要思考,有太多的学者非常努力,在学术上有一点建树,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大突破,中国那么多好大学,那么多优秀教授,终其一生也没有在国际上拿得出手的东西,大部分都干着修修补补的工作。 缺点啥?很多方面,今天特别想交流的是“平台”,很多有想法的人缺的是大平台。上次的公司会议上,我说,过去我对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句话理解还不清晰,随着年龄的增长,经历的增多,以及孩子慢慢长大,理解也越来越全面。站在一个起点很高的平台,可能平台的起点就是其他人为之奋斗一生的终点。平台起点越高,优秀人才越多,受到的启发越多,带来的思考也会越多。就拿诺贝尔获奖者来说,基础科学的获得者基本都是发达国家的科学家,经济落后地方的科学家,肯定不乏有天赋和非常努力的,但是平台太小,他们能发挥的能量只够爬上别人起步的平台。公司也是一个平台,这也是为什么优秀的人才首选央企、国企、大厂,平台不一样,学习的东西不一样,待遇也不一样。去不了这些大的地方,退而求其次,选中等的,或者自己创业。创业是非常艰难的一条路,要想成功真的很难。所有的成功基本都是同一条路,要么自己足够优秀,要么就是找一群优秀的人。如果自身平台不行,那就搭上一个大平台,然后找一群优秀的人,把别人的平台变成自己的平台。“发现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大约2年后,我与著名的有机化学家德里克·巴顿爵士(Sir Derek Harold Richard Barton)[7] 进行了一次改变我人生的对话。当我告诉他,我打算不再做不对称催化作用而是去开辟新的领域时,他严厉地问我:“您认为还有其他催化不对称反应需要被发现吗?” 我说:“是的,我知道有。” 德里克爵士说,如果我不这样做,那么不对称环氧化反应可能是一个孤儿反应,而德里克·巴顿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人!”